網頁

2014年10月27日 星期一

[逢甲夜市到高美濕地][推薦台中旅遊景點] [高美濕地] [清水區]


高美野生動物保護區
高美野生動物保護區是臺灣西海岸一處生態保護區,位於臺中市清水區西側,包括大甲溪出海口,綜合淡水注水與潮汐交替所構成的海岸濕地。其前身原為海水浴場,自從臺中港北岸沙堤築起後,大甲溪挾帶泥沙於此,逐漸淤積成漂飛砂地帶,成為現今所見「高美濕地」。


地理位置
高美濕地所在地的高美地區,位於台中縣的清水鎮。清水鎮舊稱「牛罵頭」,位於台中縣西部,居大肚山台地西北麓,大甲溪下游南岸之海岸平原上。東邊是神岡,南鄰梧棲、沙鹿兩鎮,西瀕台灣海峽,北隔大甲溪與大甲鎮相望,為台中海岸平原的四大鎮之一。高美地區則位於清水鎮濱臨大甲溪口一帶,隔大甲溪和對岸大甲相望,為清水鎮的沿海平原地區之一。 高美在清朝道光年間的彰化縣志中稱為高密,應是清水早期幾個重要聚落之一。在日據時代改名為高美,當時的範圍包括現在的高美里、高東里、高西里、高南里及高北里等五個里。現在高北里番仔寮以北一帶,過去是大甲溪的河床地;高西里的魚寮過去則是漁民在海邊搭建的休息之地。在1932年(昭和7年)年間,高美海水浴場在此落成啟用,直到1976年 (民國65年)這個清水唯一的風景區,因遊客日益減少而關閉。


這表示至少在這段期間,高美濕地的 土質結構應是以沙質為主,為何在短短二、三十年間地型、地貌有如此巨大的變化,需要更多的資料收集與討論。不過,是否與1973年(民國62年)台中港的 動工及1976年(民國65年)的正式啟用迄今有關,尚不得而知。因為本區海岸的漂沙活動甚為活躍,通過大甲溪河口北岸及南岸之漂沙量,保守的估計每年分別約在160萬立方公尺及370萬立方公尺;由於高美濕地南方之台中港北防波堤的設立,其目的當然是阻擋漂沙進入港區,另一方面卻也加速高美濕地內淤沙的 堆積。雖然近年來大甲溪及大安溪上游水庫興建,導致沙源減少,使得漂沙量漸緩,然而上游超載的農業活動及過量的未經處理的民生廢水,使河川水質惡化,含磷量劇增,加速優養化,隨河水攜帶而下的養份或有機質,一併進入濕地之中,造成有機碎屑的堆積。
http://www.epb.taichung.gov.tw/education/games/gaomei/




逢甲到高美濕地

[自行開車]

行駛 29.9 公里,32 分

逢甲大學
407台中市西屯區文華路100號
 從漢翔路和環中路二段駛入中山高速公路/國道1號
4.9 公里 / 10 分
 沿中山高速公路/國道1號和台中環線/國道4號前往清水區的臨海路/西部濱海公路/台17線
19.8 公里 / 13 分
 沿臨海路/西部濱海公路/台17線和三美路前往高美路
5.2 公里 / 9 分

走臨海路/西部濱海公路/台17線 (台中港 號誌)
1.4 公里

繼續直行,並繼續走臨海路/西部濱海公路/台17線
260 公尺

於三美路/中51鄉道向右轉
 繼續沿著三美路前進
2.2 公里

接著走高美路/中50鄉道
1.3 公里

於高美路向左轉
51 公尺

高美濕地
436台中市清水區

[搭公車]

逢甲大學
407台中市西屯區文華路100號

步行步行到福星西安街口
約 2 分 , 200 公尺

福星西安街口

公車63開往北環福德祠
24 分 (10 個停靠站)

中清南雅潭路口

公車9開往中山高美路口
51 分 (28 個停靠站)

華南銀行(清水分行)

公車178開往高美海口南路口
28 分 (23 個停靠站)

高美溼地

步行步行到高美濕地
約 2 分 , 170 公尺

高美濕地
436台中市清水區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